樟芝前處理對於大白鼠缺血再灌流損摥保護效果之研究

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98/碩士

研究生:田宇峯

指導教授:牛柯琪

轉載: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摘要]

在台灣罹患肝臟疾病的比率越來越高,而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近年來更是居十大死亡原因之第六位,此外,肝癌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首,肝臟手術及肝臟移植就成了主要治療之方式,肝臟手術及肝臟移植中無可避免地需使用暫時性的肝臟血流阻斷及隨後的再灌流。於臨床上肝臟的缺血再灌流損傷可能發生在肝臟鈍傷、肝臟移植、休克或切除肝臟腫瘤等情況,其詳細機轉至今仍未明。一般認為Kupffer cells的活化誘發氧游離基增加,活化的Kupffer cells亦會釋放出前發炎細胞激素,包括TNF-αIL-1β,隨後造成靜脈內皮細胞死亡及肝臟細胞之傷害。許多研究顯示肝臟缺血再灌流的損傷,會引起肝臟功能不全或衰竭,而這也成了術後死亡的主因,因此如何提高肝臟手術的安全性以及降低肝臟手術後死亡率及發病率,成了臨床上重要的課題。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又稱為牛樟芝(niu-chang-chih),為台灣特有的一種真菌,只寄生於腐朽中空的牛樟樹(Cinnamomum kanehirai Hayata)上,樟芝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藥用真菌擔子菌(Basidiomycetes),可用於治療食物及藥物之中毒、腹痛、高血壓及肝癌等疾病。而從樟芝子實體及液態培養之菌絲體萃取出的多醣體已證明具有抗發炎、抗氧化、血管舒張及抗B型肝炎病毒等生理活性。


不同肝臟疾病及肝移植後常會發生缺血再灌流的傷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本研究建立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流動物模式,欲以預防的方式給予樟芝,探討其對於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流傷害是否有保護效果。


本試驗分為缺血再灌流組、樟芝治療組、樟芝sham組及normal control組四組,樟芝治療於缺血前1h 腹腔注射給予0.2 g/kg 樟芝,大鼠麻醉後進行手術,找到肝門靜脈,阻斷肝左葉及中葉的血液流通,使其缺血30分鐘,之後將管線移除恢復灌流6 h或灌流7天觀察存活率。手術過程中進行生理監測,並於缺血前、灌流後2h6h 檢測血清TNF-α含量。於缺血前、灌流後1h2h3h4h5h6h抽血,使用ELSA檢測血清中IL-6IL-10。灌流後6小時檢測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GOT)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PT)含量,並取其肝臟檢測肝臟組織中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並做石蠟包埋切片,分別進行H&E染色及TUNEL染色,進行組織病理學觀察及細胞凋亡觀察。


結果顯示,缺血過程中,以生理監測平均動脈壓的下降做為確認血流阻斷之指標,灌流之後發現血清中TNF-α含量逐漸上升,且灌流後6h肝臟組織有逐漸黑化壞死的現象。樟芝治療確實能降低GPT值,經切片及H&E染色處理也證實樟芝確實能改善肝細胞液泡潰變、血管阻塞及肝組織壞死的現象。生理監測結果顯示,比較樟芝處理組與缺血再灌流組發現對照組體溫明顯高於處理組,樟芝處理組於缺血期間心跳較為穩定,且於灌流後3小時至6小時樟芝處理組平均動脈壓明顯高於缺血再灌流組(P0.05)。除此之外樟芝治療可降低受缺血再灌流損傷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以抑制發炎反應。同時IL-10在樟芝治療組中,因發炎反應被抑制而降低上升幅度。樟芝同時也可清除氧化自由基,減少脂質過氧化產物MDA含量,由TUNEL染色結果得知樟芝也可減少肝細胞凋亡的數目,達到保護肝臟的效果。此外灌流後7天發現樟芝能將大鼠存活率提升至80%。


本研究建立大白鼠肝臟缺血再灌流動物模式,且證實樟芝前處理對肝臟缺血再灌流損傷有很好的保護成效,在未來的試驗上,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其保護的機制並加入其他藥物或治療方法,以達到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