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對肝炎之研究探討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93/碩士

研究生:盧曉鈴

指導教授:黃惠宇

轉載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摘要 ]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疾病,顯見肝病已成為我國之國病,尤其以B肝及C肝為威脅國人健康之首,因此,提出新型治療方式,有效降低血清病毒量、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將會是治療肝病之重大突破。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份是探討樟芝併用干安能是否具有加乘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效果,實驗對象,來自台中沙鹿光田綜合醫院B型肝炎門診病患,並分為兩組:A組給予干安能併用樟芝治療,B組單獨給予干安能治療,分別於治療3個月及6個月時,分析患者之肝功能(GPT)、病毒量(HBV DNA)及免疫功能之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A組及B組治療6個月時,其GPT值都大幅下降至正常,其值分別為25.91U/L24.07U/L另外,治療6個月時,A組有50 %的患者測不到HBV DNA的量,41.6 %的患者產生e抗原轉陰(e抗原消失且產生e抗體);而單獨服用干安能的B組,有14.28 %的患者測不到HBV DNA的量,12.5 %的患者產生e抗原轉陰。在免疫功能方面,合併樟芝治療的A組,治療3個月及6個月時,其毒殺型T細胞(CD8)B細胞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上升了19.05 %14.11 %13.04 %11.85 %,而且具有統計上意義。此外,治療6個月時,活化型T細胞(HLA-DR)與治療3個月時相比,減少了約28.50 %,並具統計上的明顯意義。結果顯示合併樟芝治療的A組,比單獨使用一般性治療的B組,出現有意義且明顯的改善,由此可推測得知,併用樟芝治療將會藉由提升B細胞及毒殺型T細胞之免疫反應,進而使B型肝炎患者減少HBV DNA病毒量,e抗原轉陰率的比例亦提升。


第二部分是探討干擾素/ Ribavirin併用冬蟲夏草是否具有加乘C型肝炎的治療效果,實驗對象,來自台中沙鹿光田綜合醫院C型肝炎門診病患,並分為兩組:A組給予短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及冬蟲夏草治療,B組給予長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治療,分析治療3個月及6個月時,患者之肝功能(GPT)、病毒量(HCV RNA)及免疫功能之變化。實驗結果顯示,A組及B組治療6個月後,其GPT值都大幅下降至正常,其值分別為23.35 U/L22.32 U/L。另外,治療6個月時,A組有92.8 %的患者測不到HCV RNA的量;而給予長效型干擾素α-2b/ribavirinB組,有25 %的患者測不到HCV RNA的量。在免疫功能方面,合併冬蟲夏草治療的A組,治療3個月及6個月時,其T細胞及輔助型T細胞(CD4)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上升了2.29 %2.73 %7.64 %8.73 %,具有統計意義。此外,毒殺型T細胞(CD8)及活化型T細胞(HLA-DR),治療3個月時與控制組相比,分別下降了5.85 %33.03 %,具有統計意義。實驗結果顯示,合併冬蟲夏草治療的A組比單獨使用一般性治療的B組,出現有意義且明顯的改善,由此可推測得知,併用冬蟲夏草治療可能會藉由提升輔助型T細胞的功能,進而使C型肝炎患者減少HCV RNA病毒量。


第三部分是評估敗醬草抗病毒之能力,利用中國草藥-敗醬草(Herba Patriniae)處理可持續分泌出高量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及病毒顆粒體之Hep-ES2肝癌細胞株,實驗分別以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ELISA)DPPH測定法及MTT分析法,測定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 (HBeAg)、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毒殺能力,藉以評估敗醬草抗病毒之能力。實驗結果顯示,給予Hep-ES2肝癌細胞株甲醇萃及水萃敗醬草處理48小時,在無細胞毒害的劑量(noncytotoxic dose) 250 μg/mL下,敗醬草甲醇萃取液與敗醬草水萃取液,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核心抗原之抑制率相對於控制組(0 %)分別為24 %17 %2 %12 %。而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方面,亦發現敗醬草甲醇萃取液大於敗醬草水萃取液,且隨著濃度的上升,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也會跟著上升。由以上結果可知,敗醬草具有對抗B型肝炎病毒能力,而且以敗醬草甲醇萃取液優於水萃取液,而敗醬草抗病毒能力與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並不是成正比的。